正规原油期货开户
你的位置:正规原油期货平台_正规原油期货开户_正规在线配资公司 > 正规原油期货开户 > 国内股票配资实盘排名 热门话题 | 微短剧:从野蛮生长迈向提质增效
国内股票配资实盘排名 热门话题 | 微短剧:从野蛮生长迈向提质增效
2025-04-11 22:37    点击次数:117

国内股票配资实盘排名 热门话题 | 微短剧:从野蛮生长迈向提质增效

文 | 罗昕国内股票配资实盘排名

●微短剧兴起是社会需求变迁、媒介技术革新与市场投资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发展初期,微短剧市场快速扩张,一些微短剧内容低俗化同质化、过度商业化、缺乏规范化,在经济、社会、文化和伦理等多个层面引发了导向性问题,不仅影响观众审美体验,而且有损艺术创作生态

 ●当前,微短剧行业正从野蛮生长的1.0时代迈入提质增效的2.0时代。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型文化载体,应从政府端、创作端、平台端到用户端加强协同共治,使其释放巨能量、引领新风尚

春节期间,微短剧春节档精彩纷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微短剧陪你过大年”春节档推荐片单,包括电视大屏端的14部剧目以及网络平台端的49部剧目,涵盖春节、农村、都市、文旅、爱情、家庭、历史、法律、成长等题材,展现了精品化、主流化的发展趋势。

微短剧兴起的时代密码

微短剧作为网络文化新形态经历了井喷式增长,近年来迅速崛起为网络视听领域的新势力,正在重塑人们的娱乐消费方式。《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使用率为59.7%,超过网络外卖、网络文学和网约车用户数量,跃居数字生活榜单前列。微短剧兴起是社会需求变迁、媒介技术革新与市场投资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催生了碎片化内容消费需求。都市人群的通勤、等候等零散时间,正好与微短剧的时长特征完美契合。相比传统影视剧,微短剧能够在短短几分钟内呈现相对完整的故事脉络,满足用户即时性的娱乐需求。

微短剧在创作层面展现出独特的创新优势。微短剧竖屏拍摄、短小精悍、题材多样、情节紧凑、故事跌宕起伏,能够快速抓住观众注意力,为观众带来强烈的爽感和情感共鸣。“15秒一个反转,30秒一个冲突,最后10秒再留个悬念”,这种强刺激的“情绪价值”是观众“上头”的重要密码。同时,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为微短剧传播提供了强大助力。平台通过用户画像和内容分析,精准推送符合用户喜好的微短剧作品,形成了高效的内容分发网络。

微短剧正在重构内容生产与商业变现的路径。微短剧制作成本低、周期短、回报快的特点,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大量创新项目得以快速孵化。用户付费、平台流量分成、品牌植入、IP衍生等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为微短剧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动力。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提到,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同年内地电影全年总票房收入预计为470亿元。这意味着微短剧的市场规模有望首次超过内地电影总票房。

微短剧发展中的价值迷失

微短剧行业在收获“泼天”流量的同时,也伴随着“成长的烦恼”。在发展初期,微短剧市场快速扩张,呈现出无序竞争的状态。一些微短剧内容低俗化同质化、过度商业化、缺乏规范化,在经济、社会、文化和伦理等多个层面引发了导向性问题,不仅影响观众审美体验,而且有损艺术创作生态。

内容低俗化同质化导致创作缺乏正确导向和创新深度。部分微短剧刻意放大社会矛盾、制造争议性话题或使用夸张剧情、低俗桥段,渲染负面情绪、低能量。部分微短剧中的“霸总”“玛丽苏”等人物设定,往往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和权力,这种情节设置不仅误导观众对成功和幸福的认知,也加剧了社会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浮躁风气。同时,一些微短剧为了追求快节奏和戏剧性,往往忽略剧情的合理性、逻辑性,呈现出高度同质化的现象。这些短剧模式缺乏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不仅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也削弱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过度依赖商业化导致消费权益受损。一些微短剧为了迎合广告主的需求,刻意植入大量广告,甚至将广告作为剧情的一部分。生硬的广告植入不仅破坏了剧情的连贯性,也引发观众反感。目前微短剧行业还存在诱导消费、收费标准不清晰、消费者(尤其是老年群体)权益缺少保障等问题。例如,一些微短剧在平台上以“全集0.1元观看”等低价诱导用户付费,但在用户付费后却继续扣除高额费用,且未明确告知用户,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

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把关影响市场健康发展。微短剧在内容创作、发行盈利、版权保护、质量评价等方面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不仅影响了微短剧的整体质量,也使得行业竞争无序。微短剧的创作门槛低,导致许多创作者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他人的作品创意,从而引发版权纠纷。此外,微短剧数量庞大,但审核机制滞后,容易导致低俗、暴力等不良内容流入市场。部分微短剧含有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内容,但缺乏有效的分级过滤机制。在微短剧高度依赖平台算法推荐机制下,微短剧的点击率、播放量等数据存在造假现象,影响市场公平竞争,误导广告主和投资者。

加强协同共治让微短剧释放巨能量

当前,微短剧行业正从野蛮生长的1.0时代迈入提质增效的2.0时代。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型文化载体,应从政府端、创作端、平台端到用户端加强协同共治,使其释放巨能量、引领新风尚,成为人们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网上精神产品。

政府端要加强监管和正向引导。监管部门持续开展微短剧治理工作,制定微短剧管理办法,在备案、创作规范、内容审核、质量评估、版权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加强标准化精细化治理。同时要强化价值引领,积极探索“微短剧+”的更多可能性。近年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协同各方力量,推动微短剧行业向精品化、创新化、规模化迈进。“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微短剧里看中国”“微短剧里看品牌”系列计划陆续启动,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整合等方式,推动微短剧与文体旅商深度融合,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打造一个共生增长、开放包容的微短剧产业生态。

创作端应平衡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创作者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深入挖掘能彰显正能量、主流价值观的新题材,推动创作精品化转向,营造守正创新之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腾讯视频微短剧关注“烟火气、少年气、新鲜气”,抖音平台强调要做兼具故事价值和情绪价值的精品剧,芒果TV开启“剧场化+精品化”策略布局。为推出优质精品微短剧,平台、创作者、投资者等各方可通过资金和流量扶持、联合出品和运营等合作模式,探索多元盈利模式,以应对投流费用过高、同质化严重以及盗版等问题。

平台端应追求算法的公平性和正义性,推荐具有社会价值的优秀作品。平台要承担起社会责任,避免“流量至上”的思维。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在把关环节创新内容审核机制,对含有不良价值观导向、违反公序良俗、低俗“擦边”等违规内容的微短剧,以及相关违规账号、小程序进行治理,筛选出优质、健康的内容,为用户营造良好的观看环境。同时,完善广告推流审核机制,优化推荐算法,采用立体多元化的算法逻辑来分配引导流量,真正将有思想、有内涵的微短剧推送给用户,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用户端要提升网络素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尤其是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由于他们相对缺乏成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判断力,更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避免被不良内容误导,陷入错误的价值观念。用户的选择和推荐对微短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当用户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能力,才能避免在算法机制下成为低俗不良微短剧的“数字劳工”,用实际行动为优质内容“投票”,促使微短剧行业在内容创作上更加注重品质和社会效益,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环境。

作者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国内股票配资实盘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