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皇帝权力衰落时正规线上配资线上,农民起义往往最为活跃。说到明末的农民起义,就绕不开李自成这个人。他之所以能成功造反,全靠身边几个得力助手帮忙。
李自成和其他造反的将领差不多,手下大多是能打仗的武将。可奇怪的是,在最关键的时刻,他却把自己的军师李岩给杀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辅君谋天下】
李岩是李自成手下的重要将领,就像前面提到的,李自成军队里特别缺少像李岩这样有勇有谋的得力干将。
这两人曾经确实有过一段很要好的时期,刚开始李自成特别器重李岩。更关键的是李岩确实很有本事,他的加入让李自成如虎添翼,实力大增。
展开剩余88%李岩是明朝末年的举人,在当时算得上是个很有学问的人才。可惜他始终没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因为那时候朝廷被太监魏忠贤把持着。李岩的父亲性格耿直,不小心惹恼了魏忠贤,结果连累整个李家都没法在官场上立足了。
小时候的李岩并没有被生活打倒,反而变得特别阳光开朗。按理说生在读书人家庭,李岩本该是个满腹经纶的书生。可实际上,他更像是个闯荡江湖的侠客,而不是文绉绉的读书人。
小李从小就爱跟跑江湖的人打交道,身上带着一股子江湖好汉的仗义劲儿。大概是因为家里条件不错,他见不得别人受欺负,遇到不公的事总会第一个站出来。这么一来,李岩在当地的口碑特别好。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文武双全的李岩眼看明朝快不行了,也不愿再为朝廷卖命。恰好这时,农民起义爆发了。
要说当时最出名的起义军领袖,那非李自成莫属,他的队伍在老百姓中几乎无人不知。李岩很快就投奔了李自成的部队,不过像他这样有见识的人,肯定要先考察清楚自己追随的到底是不是个能救民于水火的明君。
初次见面时,李岩就被李自成的见识深深打动。当时李自成对时局的独到见解和个人抱负,让李岩当即下定决心要追随他。
从那以后,李岩就跟着李自成南征北战了好几年。像他这样的军师,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辅佐一位贤明的君主,让自己在史书上留下美名。
李岩这个人确实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其他跟着李自成混的将领不一样,他始终没丢掉最初的理想。可能正是这份坚持,最终害他丢了性命。
李自成最初能迅速赢得老百姓支持,主要靠李岩给他出的主意。当时明朝末年官府贪污横行,老百姓日子苦不堪言,李岩提出的"平分土地、免除赋税"政策正好说到了百姓心坎里。在那个年代,谁能给穷苦人带来好日子,大家自然就会跟着谁干。
那时候的明朝连老百姓的温饱都解决不了,所以当李自成打出"闯王"的名号时,立刻就有无数人追随。老百姓都站在李自成这边,因为对饥民来说,谁能让大家活命,大家就愿意跟着谁干。
靠着充足的粮草供应,李自成解决了不少起义路上的麻烦。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招揽人才。自古以来,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会把招贤纳士当作头等大事。这个主意其实也是谋士李岩给他出的。
后来李岩又陆续推行了不少新举措,这些措施都为李自成攻打北京铺平了道路。得到老百姓拥护后,李自成的部队一路高歌猛进,明朝军队完全抵挡不住他们的攻势。
到了北京后,所有人的想法都跟以前不一样了,唯独李岩还保持着原来的态度。正是他这种坚持己见的性格,最终害得他丢了性命。
【二、错杀李岩】
打进北京城并不意味着李自成起义大功告成,可奇怪的是,他手下的几位重要将领却突然都像变了个人似的。
真正让人担心的是李自成的转变。以前他对李岩就像刘备对诸葛亮那样言听计从,可自从拿下北京后,李自成对李岩的建议就完全不当回事了。
大家都知道,李自成手下除了得力干将李岩,还有牛金星、刘宗敏这些重要人物。但这时候,他们却和李岩唱起了反调。这些曾经的起义军首领,现在被京城的荣华富贵迷住了心窍,早把当初起义时"为百姓谋福利"的承诺抛到了脑后。
慢慢地,这些官员也开始和老百姓作对,开始欺负压榨百姓。一心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李岩当然要站出来制止。可惜李自成也跟他们一个样,听到李岩的劝告时,他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觉得不高兴。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他俩已经产生隔阂了。后来李岩又提了四条建议,就算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些政策也特别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可李自成只是随便扫了一眼,就扔在一边不管了。
明眼人都能察觉到李自成和李岩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个明眼人就是牛金星。因为李岩的阻拦坏了别人的好事,牛金星便趁机向李自成告状,说李岩有造反的念头。
这时候的李自成早就看李岩不顺眼了,哪个当老大的能忍这种事?再加上牛金星在旁边煽风点火,李自成果断下令处死了李岩。李岩这一死,整个军队都乱套了,大伙儿都慌了神,可见李岩在军中的威望有多高。
连刘宗敏都觉得杀掉李岩是自断臂膀,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君臣之间开始互相猜忌,最终导致整个势力土崩瓦解。
【三、咎由自取】
人们普遍认为李自成注定会失败。就连后来的研究者们也一致觉得他不可能起义成功。要说为什么,他误杀李岩这件事就是最典型的证明。
关于李自成失败的原因有很多说法,但大家都认同他不会用人是最关键的败因之一。或许由于他出身农民起义军,身上带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也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关键问题出在李自成这个领导身上,他的想法开始跑偏了。他被眼前那点蝇头小利给糊弄住了,这实在太不应该。要是当时他能保持清醒头脑,管住手下那帮骄傲自满、不思进取的家伙,说不定真能成大事。
刘邦从普通农民一路当上皇帝,但他待人处事的方式和想法始终没变。
李自成和他手下的将领们完全没意识到外部危险,根本没把虎视眈眈的清兵放在眼里。现在看来,这场起义的失败早就埋下了伏笔,从他们开始贪图享乐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走向失败了。
【结语】
人们常说李自成是自掘坟墓,但李岩的死确实加速了他的败亡。要是当初李自成能采纳李岩的建议,推行那四条治国方略,说不定历史就会是另一个样子了。
可惜历史没法重来,"如果当初"这种话正规线上配资线上,不过是后来人心里过不去的坎儿。
发布于: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