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跟着巴菲特买在线股票配资交流
跟着巴菲特买股票,过去十几年虽然没法暴富,但胜算还是比较高的,巴菲特近几年最被人关注的几笔投资,其中就有日本的五大商社(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住友商事、伊藤忠商事、丸红),近一年巴菲特一直在减仓,唯独两度增持五大商社。
虽然日本品牌在中国的认知度很高,但大部分人对日本股票还是比较陌生的,很多人也是在巴菲特买了之后,才开始关注日经指数,发现日本股市居然已经悄悄走了十年牛市,于是默默把"失去 30 年"改成了"失去的 20 年"。
五大商社就这么成了日本股票的"新名片",所以"全球配置核心资产"系列,关于日本股市投资价值的第一篇,我就以其中的"三菱商事"为代表,聊一聊"商社"这个日本经济中非常独特的商业模式。
三菱商社(代码:8058)是日本最大的综合商社,1983 年上市到 2024 年,股价年化收益为 9.5% 左右,但过去 4 年最高翻了 4 倍,近四年的上涨是由盈利和估值的双升来驱动的,受益于疫后的恢复和资源品价格的上升,公司盈利从 2020 年财年到 2022 年财年翻了三倍。PE 估值从 2020 年 3 月末的 6.7 倍到现在的接近 15 倍,是典型的戴维斯双击。
而这 4 年刚好是巴菲特持有该公司的时间,股神到底是看中了商社的什么价值呢?
02 商社的独特形态
简单理解,商社类似于我们国内的进出口贸易公司,企业的产品想要出口,又不了解国际市场,可以让贸易代理,找到买家,并处理复杂的出口事务;国外企业想到国内采购,也会通过贸易公司寻找买家和辅助完成交易。
但日本的商社又不仅仅是贸易公司,甚至与它们合作的企业之间,也不仅仅是客户关系,这与商社的历史有关。
五大商社的前身是日本财阀集团内部的贸易公司,三菱、三井、住友一类的财阀,在明治维新之后形成,在日本工业化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资本,形成了以"银行 + 制造 + 贸易"为主的一体化模式,统一在" XX 本社"的领导下,等于现在的综合集团公司。
到了日本战败,财阀集团被认定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帮凶,被美国占领军强行解散,变成一个个独立的企业,光三菱旗下的三菱重工就被拆为三家,并立法禁止控股公司和同业协调,商社也从此变成独立企业。
但这些日本公司以美国人难以理解的东方思维,重新组合在一起,不让我控股,我就企业间交叉持股,不让同业协调,我就用融资方式建立联系,形成全球独有的"有实无名"的 " 企业集团 "。
《半泽直树》中,银行职员犯了错,就会被"下放"到制造业企业当会计,这个关系,中国人搞不懂,美国不明白,实际上,日本银行与企业之间并不单纯是客户关系,而是对企业有人事任免等实际控制权。
由于商社天生就需要代理其他企业的业务, 也就和"核心银行"一起,成为"集团"核心企业之一 ,因此地位不同于普通的贸易公司。
另一方面,日本资源匮乏,大部分企业必须依赖进口原材料,到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 1950-70 年代,日本政府树立了出口导向型政策,大力出口工业制成品,刻意扶持商社,使其成为整个日本经济海外市场的开拓者。
进口原材料 + 出口制造业,商社成为日本经济的"全球供应链管理者",成为"经济中枢",这也是商社不同于一般贸易公司的原因。
由于竞争激烈,经过整合,最终形成了以集团为靠山的"五大商社"主导市场的格局。
广场协议后,由于日元升级,出口战略遇到了挑战,日本商社开始了第三次蜕变,不但自身扩大外国直接投资,而且帮助日本企业走出日本,大规模地在海外扩张。
商社配合日本产业的升级,从进口原材料,升级为到国内投资资源型产品,从出口制成品,升级为到国外建产能和销售基地。日本商社也升级为国际商社,从国内产业的组织者,升级为日本的全球战略投资者。
日本本国经济遭遇了 20 年大衰退,长期通缩,国内收入几乎原地踏步,其间经历了东南亚经济危机、网络泡沫破裂危机、次贷危机、欧债危机、核危机、全球大流行危机,如果放在其他出口导向型国家,早就崩溃了,但日本社会保持了出人意料的稳定,这些商社可谓功不可没,它们虽然钱和资产出去了,但人都在国内,利润又源源不断地转回国内,支撑了日本经济。
核心资产,往往有"独此一家,非买不可"的理由,比如上一篇《印度人只会搞 IT?错!他们的消费文化更魔幻》说到印度的服务外包,很难在别的国家看到;美国的各种科技巨头,只有美国有;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和茅台,甚至四大行这一类战略型企业,也很难在其他国家诞生。
同样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中国和韩国为什么没有出现五大商社这样的企业?
03 为什么中国韩国没有形成商社
虽然中国、韩国与日本一样都曾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资源也都依赖进口,但它们都没有发展出类似日本五大商社这一类"贸易 + 投资"的综合企业模式,有文化的原因,也有现实的结果。
先看中国,也有专业的对外贸易公司,没有出口权限的小企业,必须通过它们,在改革开放初期,大部分企业既不了解国际市场,也不懂国外的法律,甚至连懂外语的员工都没有,外贸公司成为了中国出口的核心。
依赖商社或外贸公司这种中间商,利润至少会少一块,但好处也不少,比如商社的信誉好,可以争取更好的付款条件;外贸产生纠纷,通过商社,制造业企业可以把一部分风险转移掉。
但中国中等规模以上的制造业企业仍然选择直接开展国际贸易,不让贸易公司这种中间商赚差价,有企业经营文化上的原因。
中国企业的发展兼具了"丛林法则"和"威权法则",大部分民营企业靠市场竞争进行无边界的野蛮生长,不受到太多的业务边界的约束;而一部分国有企业,凭借行业垄断优势和国企信用优势,再加上一个强势领导人,也可以跨行业整合做大做强。这种经营理念下,贸易业务壁垒不高,很难有做大的土壤。
韩国也是类似,韩国政府在经济起飞阶段,直接支持财阀如三星、现代建立全球供应链和出口网络,这些财阀通常在内部设立贸易部门,直接管理国际市场,不需要外部商社。而资源保障则由政府直接通过类似中国"一带一路"的长期战略合作推动。
而日本文化中有对专业的尊重,日本企业的专业化分工相对更明显,再加上前面介绍的财阀集团无形的影响,成为贸易公司的经营壁垒。
举个例子,中国出海的大企业,海外扩张都是首选(或未来打算)自建营销网络。但日本企业出海,就算是丰田日产这样大汽车制造商,也习惯于通过五大商社现成的物流网络,而不是自己重建一套。
作为"丰田系企业"的综合商社,丰田通商直接参与中国业务的供应链管理,负责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体系搭建及技术标准输出。
甚至合资车企也要走这个体系,名义上由中日车企共同运营,但实际业务中,核心零部件由丰田通商协调的日资供应商提供,原材料采购要通过丰田通商,如宝钢供应的钢材需通过商社渠道议价,物流网络建设需要三井物产参与,金融服务需要住友商事协调,日本技术本地化也需要丰田通商协调专利授权。
说实话,这种深度绑定模式有一定的弊端,导致供应链缺乏灵活性,也是日本车企近几年败走中国的原因之一,但在全球范围内,总体上能让日企更快适应本地化市场。
商社的这种独特商业模式,正是日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一系列因素下产生的,具有"核心资产"的不可复制性,巴菲特以五大商社为目标投资日本,正是遵循了海外投资只投核心资产的原则。
当然,如果你也想跟着巴菲特投资五大商社,还是要从企业价值分析的方法中,更详细的理解这些公司的投资价值所在。
04 商社的投资价值
这里以三菱商事为代表。
五大商社在外国的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参股而非控股的方式,一方面多元化,降低国际化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商社并不擅长管控生产制造企业,也是在降低难度。
所以五大商社现在本质上是长期战略投资公司,三菱公司现在的业务包括了天然气、综合材料、石油、化肥、金属资源、产业基础设施、汽车、食品消费、数字城市开发等等各种各样的部门。
三菱商事在"投资 + 运营 + 贸易"的业务架构上,不断地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如果发现自己无法再给相关业务提供更大的附加值,他们会选择出售这个业务,以此形成一个"投入 - 出售"的循环。
从 2016 到 2022 财年,公司平均的投资规模是在 8,141 亿日元,而资产出售回笼的资金平均是在 5,321 亿日元,处于长期对外净投资的状态。
所以,三菱商事的投资业务,有点类似于产业基金与私募股权投资,相信这一点是巴菲特看中它的重要原因,伯克希尔投资标的中包括大量未上市的中小企业的股权,但以美国公司为主,通过商社,可以投资全球更多的地区。
而且,商社投资目标有很强的资源属性,这也是巴菲特近几年投资的重点方向。
公司的业务可以拆解为两大部分,第一类是偏资源型的,主要是矿产资源和天然气,煤矿是与必和必拓合资在澳洲经营的煤矿,铜矿是跟合作方在智利和秘鲁拥有的铜矿,天然气业务是在全球布局,资源型业务占收入比重为 26%,但占利润比重为 52%。
日本商社的海外矿产资源布局非常早,以至于中国企业去国外买矿,绕了一圈发现要去东京谈。
商社的基本盈利模式是"投资 + 贸易",投资获得产业链各环节的收益,同时收获了上下游的销售代理权或贸易权,赚贸易价差的收益或代理服务的收益。
投资和贸易是相互促进的,公司投资的覆盖范围越广,越能深入地介入到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运营,再通过整合产业链获得价值最大化,公司在非资源品这一块做得是比较极致的。
所以从投资的角度,资源型业务盈利能力强,非资源型业务的增速更快,财务上完美的配合。
非资源类业务很能体现商社的特点,以其中最典型的汽车移动出行业务为例,占到公司整体净利润的 11%,商业模式是先与三菱汽车、五十铃汽车建立合资公司,在东盟、欧美等地区是经营、生产、分销、进口和总销售代理的业务,除了生产,更主要的是做售后,包括金融租赁等衍生的业务。
就是前面说的,各个环节都有经营的实体,使得价值链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跟着巴菲特去买,也要看你资产配置的目标。
巴菲特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分红,公司的分红政策是每年有最低金额,超过这个下限的部分按照 30% 的比例派息。近几年就更慷慨了,分派率经常超过 90%,而且商社的现金流管理,流入永远是大于流出,股东权益的系数不断下降,财务较健康,未来分红的持续性强。
但如果从更长的时间维度去看,商社的成长性一般,三菱商社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跑输日经大盘的,而且与大宗商品价格有关,商品景气的时候跑赢大盘,如果你看好长期商品牛市,那它就是一个投资日本比较好的选择。
如果是稳健型投资者,喜欢红利资产在线股票配资交流,商社就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