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网时刻新闻2月8日讯(记者 蔡娟)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黄旭华院士的离去,是中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他的一生,是为国家核潜艇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
从1958年被密召进京担任中国核潜艇工程副总工程师,到1986年,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潜心研究核潜艇。在艰苦的科研条件下,他带领团队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艇型选择上,采用难度最大的水滴线型艇体,结合核动力一步到位,超越美国分阶段研发的路径;在缺乏计算机的条件下,用算盘计算核心数据,通过两组人员反复核对确保精确;用“秤称重”方法确保设备安装精准,最终实现核潜艇下水数据与设计值完全吻合。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其性能超越美国1954年首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64岁的他亲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成为全球首位参与深潜的总设计师。
展开剩余76%黄旭华院士曾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他以身作则,培养科研人才,提出“三面镜子”方法论激励后辈。2021年,他将个人所获1100万元奖金捐赠设立“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支持科研创新。他用一生诠释了“深潜报国”的奉献精神,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在追忆黄旭华院士的非凡成就与崇高风范之际,中南全媒体阅读平台推荐以下书籍,以便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文字感受他的科学追求和报国情怀,让这位英雄的精神在我们心中继续闪耀,激励新一代砥砺前行。
《于无声处:黄旭华传》。
扫码阅读。
内容简介:股票配资开户流程本书以白描叙事的手法,按照黄旭华成长的时间节点,铺陈传主自幼年成长、辗转求学、“交大”洗礼至参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的具体过程,重点叙述其成长过程中的人生理想与认知变迁、核潜艇研制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的历史经纬、技术创新中的科学思想与具体成就、职业生涯中孕育的科学态度与奉献精神,力图还原传主丰富精彩的人生经历及思想变化。此外,本书也兼及传主的业余爱好,勉力刻画一位鲜活而又谦和的科学家形象。
《黄旭华:志探“龙宫”》
扫码阅读。
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黄旭华一生为国家奉献,研发核潜艇的故事。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后,他响应国家海洋国防安全号召,隐姓埋名三十年,从事核潜艇研制,探秘深海。当时没有电脑,所有数据只能靠算盘和计算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关键数据,大部分都出自他的那把算盘。在他的带领下,我国仅用了十三年时间就走完了其他国家至少要用三十年才能走完的核潜艇研发之路。
除了黄旭华院士,还有其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们同样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水稻之父”袁隆平
《改变世界的一粒种子——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扫码阅读。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他让无数人免受饥饿之苦,“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始终的追求。
内容简介:
发布于: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