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44年稳定的股票配资,张献忠在四川成都称帝,自称“大西”。不过,仅过了一年,他就将自己在四川的财富输得一干二净,狼狈地逃回了陕西。张献忠的军队原本有数十万人马,而且手下都是能征善战的将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得不离开四川呢?
入四川
自古以来,四川就很适合发展割据政权,常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张献忠抢先掌控四川,实际上是个不错的开端。张献忠是延安人,虽然仅是粗通文字,雅号静轩,但他的人生开局也不错。原本在延安府当捕快,算是公务员一职。
张献忠和李自成可真不一样,张献忠没被开除,他是自愿投奔军队当兵的。不过,讽刺的是,他虽然胆子大,才进了军营,却也因为这股大意而犯了规。结果,张献忠被判了死刑,统帅王威打算当众处决他。不过,主将陈洪范看到张献忠不愿求饶,心中生出怜惜之情,便主动去王威那里为他求情。
所以说,张献忠本来是有机会活下来的,但他自己却不知道这一点。趁着看守放松了警惕,他干脆就挣脱跑了。没多久,到崇祯三年,陕西那些流民发起了大起义,身为逃犯的张献忠,当然没啥好说的,索性就加入了起义军。
展开剩余86%张献忠这人可不赖,他可不愿意当个跟班。于是,他自己在陕西米脂县组织了一支队伍,扬名为“八大王”。到了第二年,张献忠就带着他的队伍加入了王嘉胤的联军,成了所谓的“三十六营”之一。因为他战斗力强、胆子也大,这支队伍很快就成了三十六营中的佼佼者。
那时李自成也在三十六营,张献忠和李自成为了战友。王嘉胤一死,张献忠和李自成就主动投靠了高迎祥。高迎祥那会儿自称闯王,而李自成和张献忠就成了他的闯将。到了崇祯八年,荥阳会师后,张献忠跟着高迎祥一同向东部进军。
在这个过程中,张献忠和李自成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最后他们分开了行动,一个往南,一个往北,一个在长江活动,一个在黄河一带。崇祯九年,张献忠遭到了左良玉和陈洪范两路夹击,结果惨败,甚至自己额头上也中了一箭,差点就没了命。
张献忠的手下刘国能对他早就心存不满,干脆投降了明军的熊文灿。张献忠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实在是忐忑,生怕刘国能会把他的秘密都告诉熊文灿,那他可就真的完了。于是,张献忠决定提前与陈洪范联系,毕竟两人早就混熟了,经过一番考虑,张献忠打算直接投奔明军。
陈洪范和张献忠早就认识,怎么会想看着老朋友被逼得走投无路呢?于是,他在熊文灿面前为张献忠说了说好话。熊文灿一听,倒也愿意接纳张献忠的投降,条件还挺不错的,张献忠可以继续指挥自己的旧部队,在谷城驻扎,军衔则是副将,算个不小的面子。
张献忠为了表明自己的诚心,主动去招降罗汝才。不过,等他伤好了,既没解散自己的起义军,也不去参与对李自成的攻打,而是守在谷城,搞训练,实际上就是闭城自保。到了崇祯十一年,张献忠因为明朝对他的刁难,还有李自成起义的影响,再次反叛了大明。
在面对明军的强悍攻击时,张献忠灵活运用了避实击虚的战法,明军连连受挫,却未对张的部队造成过多伤害。崇祯皇帝气急败坏,直接处决了当初招降张献忠的熊文灿。到了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下了武昌城,这是他获得的首个大城市。在武昌,他也露出了自己残酷的一面。
他强行征召了城里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年轻男子入伍,接着无差别地屠杀了其他所有人,不论男女老幼,尸体被抛入江中,长江上顿时漂浮着无数尸体,鱼儿因此吃得肥胖壮实...除此之外,武昌的楚王也被张献忠活活淹死,真是惨无人道。
张献忠选择进入四川,主要是受到李自成的影响。原本,张献忠和李自成都是“流贼”,也就是那种没固定根据地、像蝗虫一样到处游荡的角色。从崇祯三年他起兵到崇祯十七年进川,整整花了十四年时间,他一直在各地流窜、闹事。
十多年来,张献忠走遍了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四川和湖北等多个省份,打的就是一个快速移动的策略。这样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躲避官军的追击,二则是为了“打粮”。这些“流贼”基本上都是由流民组成的,没了粮食可就散伙了,因此他们攻打城市的关键目的就是劫掠粮食。
张献忠和李自成可谓大相径庭,他的抢掠对象不分贵族和平民,统统来者不拒。张献忠拿下武昌后,确实用楚王的金银给灾民发过一次救济,但可惜这之后就没再做过这样的事情,反而是更多的肆意烧杀抢掠。可一旦李自成登基,张献忠的心里也是感触颇深,受到不小的刺激。
这时的李自成心里清楚,痛定思痛后决定换个玩法,开始不再对百姓下手,而是开仓放粮,帮助灾民。这样一来,李自成在不少人眼里成为了新的“天子”。张献忠其实一直对李自成没什么好感,因为他觉得自己打仗比李自成厉害多了。然而,看到李自成能够赢得如此高的民心,心里难免有些嫉妒和羡慕。
李自成在北中国称雄之际,张献忠却不想向他低头,于是他决定尽快和李自成拉开距离。1644年,崇祯十七年,张献忠率领着自己的军队奔赴四川。他发现成都的城墙很坚固,便命属下在城外挖掘地道,最终用火药把城墙炸毁。
数十万的起义军攻入了成都,蜀王和他的妃子们选择了自尽,其余的官兵都被俘获。就在这一年时间里,张献忠在四川崛起了自己的势力,除了遵义及一些偏远的土司地区,全省基本都落入了他的掌控之中。
灭亡
占领四川后,张献忠最初自称秦王,没多久就在成都称帝,成立了大西政权。与此同时,他在成都大搞建设,原蜀王府被大幅改造,变成了所谓的“皇宫”。他还封了自己的四个义子为大将军,而从掳来的女人中挑选了三百多名作为妃子,并且阉割了一些孩子当太监。
既然做了皇帝,那得严肃点儿,大西政权刚一成立时,大西军的纪律可真是不一般,除了那些死抗的,基本上不会随便杀人,这时候军民关系还算不错。不过,面对反抗,张献忠能用的办法就只有动粗来镇压,随着时间推移,民间的不满情绪开始慢慢累积。
说实话,张献忠在经济管理和治理方面真没啥本事。刚开局时,他通过没收官员和蜀王的财产勉强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军费,但钱很快就花光了。为了让手下有饭吃,张献忠决定让部队“打粮”,但大西军在四川可不是光找地主下手,而是随便找人。结果,四川的老百姓是怨声载道,真是闹得不成样子。
大量百姓跑到山里避难,田地大块大块荒废,大西军反倒更难找到粮食了。接着,军事优势也随之下降。张献忠当初能在明末的动荡中崭露头角,主要是因为他的骑兵多,行动快。可是在攻下四川后,向来不打防御战的他,也只能把手下分派去各地守住控制区。
流寇本来就没啥规矩,派出去的兵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随着曾英进军四川,拿下重庆之后,四川居然出现了全民反抗张献忠的局面。各地的富家大户和原来的地方官纷纷带头组织起大家自保,张献忠的部队一下子变得被动起来。
战局越是紧张,张献忠也就愈发残暴,他开始肆无忌惮的随便杀人,甚至到了见人就杀的地步。张献忠还很讨厌读书人,所以就假借科举之名将数千四川读书人骗到了青羊宫,随后全部都杀了,唯独留下了一个姓张的书生,此人才华横溢,张献忠非常的喜欢,但是因为太喜欢,为了让自己不那么喜欢,张献忠后来把这个人也斩首了...
1644年11月10日,张献忠把成都的百姓赶到东门外的九眼桥,开始了屠杀。在这血腥的过程中,天上突然响起三声雷,张献忠立马命人向天空开炮三声,仿佛对老天也不甘示弱。顺治三年,豪格和吴三桂进攻四川,临走前,张献忠下令屠城,并点燃大火烧毁了整座城市。
1647年稳定的股票配资,张献忠在西充被清军给围住了。在战斗中,他不幸被敌军放箭射死,这也是他罪恶生涯的终结。说实话,张献忠的失败其实早就注定了,毕竟他残暴的作风根本无法带来成功。
发布于:陕西省